受疫情打擊,工商鋪市況繼續錄得蝕讓成交。消息指,由中建富通主席麥紹棠持有的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中層全層,以買賣公司形式易手,作價約1.1億,減價幅度逾兩成,持貨8年帳面蝕讓約3900萬,買家租金回報率約1.85厘。
銀座式商廈於疫市下再錄大幅蝕讓。據市場消息指出,由中建富通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麥紹棠持有的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19樓全層,屬鋪位物業,建築面積約4718方呎,以買賣公司形式易手,作價約1.1億,呎價約23315元,上址現時由醫務中心以約17萬租用,料買家租金回報率約1.85厘。
早前叫價1.5億
據悉,原業主於2014年3月以1.49億購入,故持貨8年帳面蝕讓約3900萬,物業期間貶值約26%。本報昨日未能聯絡賣家,故未能進一步證實消息。
據地產代理透露,上述物業早於市場放售近兩年,早前叫價達1.5億,惟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令業主議幅逐步擴闊,該成交價屬市價水平,料買家為投資者,購入作長綫收租用途。
租金回報1.85厘
同時,代理亦指出,麥紹棠現時亦持有該廈18樓全層作收租用途。
事實上,銅鑼灣羅素街8號為銀座式商廈,於鋪市高峰期拆售,當時備受投資者及用家追捧,惟及後鋪市急走下坡,該項目早前已頻錄大幅蝕讓個案,資料顯示,該項目29樓頂層,於2018年4月以1.47億易手,原業主持貨4年帳面虧蝕6100萬,令市場感到非常愕然。
Gucci、Adidas聯手租羅素街鋪
業內人士指出,該物業雖為銀座式商廈,但只有較低樓層適合作餐飲用途,故對項目頻錄蝕讓不感意外。
另一方面,相同街道地鋪亦新錄承租個案,市場消息指出,銅鑼灣羅素街22至24號全幢,新獲奢侈品牌Gucci及運動品牌Adidas短租,鋪位建築面積約8740方呎,該鋪早前由高級內衣品牌La Perla租用,於市場高峰期2015年租金高達750萬,惟該品牌於2020年10月租約屆滿遷出。
(星島日報)
交吉半年始租出 怡和街鋪王租金跌25%
受疫情等因素打擊,核心區鋪位租金下滑。消息指,銅鑼灣怡和街香港大廈「三面單邊」鋪王,交吉約半年後,最新以約15萬獲健康用品零售商承租,呎租約375元,較舊租金下跌約25%。
有代理指出,銅鑼灣怡和街1至1L號香港大廈地下A1號鋪及閣樓,總建築樓面約400方呎,交吉約半年後,新獲健康用品零售商以約15萬承租,取代藥房進駐,呎租約375元,
健康用品取代藥房進駐
據地產代理指出,上址早前由藥房以約20萬租用,惟於去年底租約屆滿遷出,故鋪位交吉約半年租出,租金下跌約25%。事實上,該鋪位處區內核心地段,位處怡和街及記利佐治街交界,加上鋪位面向崇光百貨,為「三面單邊」鋪王。資料顯示,該鋪於2015年由連鎖藥房以約65萬租用,故最新租金較高峰期,即7年前大幅下滑約76%。
MAPLE麥志剛2100萬購堅城鋪
另一方面,投資老手則加快入市步伐,市場消息指出,堅尼地城北街13至19號昌裕大廈地下1號鋪,新近以約2100萬成交,買家為資深投資者、MAPLE時裝老闆麥志剛,以鋪位建築面積約900方呎計,呎價約23333元。該鋪現時由寵物醫院及中醫館租用,每月租金收入合共約7.66萬,料租金回報率約4.38厘。
據悉,原業主於2005年2月以283萬買入,持貨17年帳面獲利1817萬,期間物業升值約6.42倍。
(星島日報)
基滙資本牽頭財團早前以逾98億向太古地產購入鰂魚涌英皇道1111號 (前稱太古城中心一座) 全幢寫字樓,物業於上月底連錄22宗買賣,作價介乎1億至5.9億。有業內人士分析,上述連環買賣料為內部轉讓,並為項目日後拆售作準備。
英皇道1111號 (前稱太古城中心一座) 商廈於2020年底,以約98.45億售予基滙資本牽頭財團,為近年投資物業市場矚目「大刁」之一。該物業上月底錄得多宗大手成交,共涉22宗買賣,作價介乎約1億至5.9億,成交金額最高買賣為頂層連天台,作價5.99億。據悉,買家為基滙資本相關人士。
有代理稱,上述多宗成交料為內部轉讓,可能改由獨立公司持有,有機會為日後項目分拆出售鋪路。然而,該基金亦可作「兩手準備」,可持續收租並為物業增值,日後亦可作全幢買賣。
業界:料內部轉讓
資料顯示,基滙資本牽頭財團於2020年10月,以約98.45億向太古地產購入鰂魚涌英皇道1111號 (前稱太古城中心一座) 全幢寫字樓,總樓面近62.9萬方呎,平均呎價約1.56萬,以每年租金收入約2.78億計,租金回報率約2.8厘。該物業樓高27層,租客不乏大機構,包括中銀集團、三井住友保險、泰禾人壽保險及惠普 (hp) 等等,目前平均呎租逾40元。物業亦是太古灣道14號 (前稱太古城中心三座) 寫字樓中,最接近港鐵站出口,較同系第三座及第四座寫字樓配套為佳。
(星島日報)
更多太古城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太古城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鰂魚涌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鰂魚涌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上半年商用物業大手成交280億
受到第五波疫情衝擊,投資物業市場交投稍放緩。據代理行指出,上半年逾億元商用物業大手成交金額料約280億,較去年同期下跌約35%,市場以本地投資者為主,但房地產基金尤其活躍,工廈、酒店及地盤項目將繼續受捧。
有代理行昨日發表年中商用物業投資市場回顧及展望,截至今年5月中,商用物業逾億元大手買賣暫錄43宗,成交金額約214億,料上半年錄得成交金額約280億,較去年同期下跌約35%,但較2020年同期上升28%。
至於下半年市況走勢,該行預測,隨着疫情持續放緩,料下半年市況轉趨活躍,估計全年總金額達700億,較2019及2020年為高。現時市場以本地投資者為主,但房地產基金尤其活躍,工廈及地盤項目將繼續受捧,房地產基金瞄準「共居空間」機遇,帶動上半年酒店交投量。隨着東鐵綫過海段開通,預計將增加沿綫物業升值潛力。
料全年金額700億
該行代理表示,儘管疫情令市況受壓,惟全幢工廈及酒店仍備受追捧,後者售價較高峰回調約3成,吸引本地投資者夥拍房地產基金頻頻買入,料下半年同類物業仍備受追捧,料全年投資物業市場成交金額約700億。
該行另一代理稱,平均每宗成交金額有持續向下趨勢,反映在疫情持續、經濟前景未明朗的環境下,投資者普遍審慎,傾向追逐較小銀碼的物業。隨着疫情逐步緩和,預計下半年市場氣氛較上半年佳。
(星島日報)
火炭逾廿幢工廈申建住宅 料增4700伙
火炭工業區近期受市場關注,華潤物流以約23.3億元購入區內的嘉里 (沙田) 貨倉,同區近年正在轉型過程,包括長實 (01113) 去年申請重建區內逾20幢工廈成大型住宅區,涉及約4,700伙。
火炭工業區佔地約30公頃,位於港鐵火炭站西北面,屬於傳統工業區,區內共有約45幢工廈,一般樓齡逾30年以上,其餘一半樓齡介乎約15至30餘年,但由於近8成的工廈屬於分散業權,要重建轉型的困難較大,因此政府一直傾向維持作為工業區的定位。
華潤持5廈 成區內大地主
近日嘉里 (00683) 宣布出售旗下嘉里 (沙田) 貨倉及嘉里 (柴灣) 貨倉兩項物業,分別涉資約23.3億及約22.9億元,合共涉及逾46.2億元,新買家為華潤物流。當中嘉里 (沙田) 貨倉位於火炭工業區內的山尾街36至42號,總樓面面積約404,374平方呎,呎價約5,762元。
隨着華潤物流購入嘉里 (沙田) 貨倉,連同百適一倉、百適二倉、沙田冷倉 (一倉) 及沙田冷倉 (二倉),由華潤系內持有的火炭工廈增加至5幢,成為區內大地主之一,而華潤早年曾經申請重建沙田冷倉 (一倉) 及百適二倉,重建成酒店項目,在5層商場之上建28層高酒店,提供858間客房,不過方案當年未獲城規會通過。
首期改建 料2026年落成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長實申請將火炭工業區東部20幢工廈,由「工業」用途改劃為「住宅 (戊類)」等用途,重建成為24幢大型住宅屋苑,提供4,706伙,計劃分為3期發展,當中長實持有的沙田屈臣氏中心納入第1期,提供約300伙,平均單位面積約608平方呎,預計2026年落成。
至於第2期範圍較廣泛,涉及鄰近火炭站的多幢工廈,包括由華潤持有的沙田冷倉一倉、二倉和百適一倉、二倉,提供1,793伙,預計2028年落成。華潤物流今次新購入的嘉里 (沙田) 貨倉,則位於長實申請方案的第3期部分,連同其他中建電訊大廈等合共13幢工廈,將會提供約2,613伙,不過該批工廈普遍無單一大業主主導重建,不容易在短期內落實。
(經濟日報)
外資基金沽火炭一籃子工廈
火炭區工廈普遍較為低水,平均呎價僅約3,000至4,000餘元,而今年初外資基金安祖高頓持有的火炭沙田工業大廈一籃子物業,以約3.7億元售出,平均呎價約4,625元。
持貨4年 獲利7000萬
安祖高頓基金持有的沙田工業大廈高、中多層樓面,涉及面積約8萬平方呎,以約3.7億元易手,平均呎價約4,625元,據悉,原業主於2018年以約3億元購入,持貨4年帳面獲利約7,000萬元,物業期間升值約23%。
至於區內交投較為活躍為樓齡31年,位處山尾街華樂工業中心,今年初至今共錄得約21宗成交,平均呎價介乎3,081至4,308元不等,例如早前高層單位,面積約1,867平方呎,以約660萬元售出,平均呎價約3,535元。另外,上月聯邦工業大廈低層F室,面積約1,175平方呎,以約450萬元售出,平均呎價約3,830元,原業主於2010年11月以約215萬元購入該單位,持貨12年,升值1.1倍,帳面賺235萬元。
(經濟日報)
THE ICON一籃子物業放售
有代理指,有業主出售觀塘道320至322號的THE ICON地下、一樓及二樓。
物業坐落於觀塘商貿區核心地段,鄰近眾多甲級寫字樓,建築面積約23025方呎,於2017年已全面翻新,擁華麗氣派大堂,地下可作為多用途空間,一樓及二樓為新型工作室用途,自用投資皆宜。
代理指出,受惠於「起動九龍東」計劃多項千億基建,區內商業氣氛濃厚,九龍東現正逐步轉型為香港最大的核心商業區,受機構投資者及大型企業垂青,目前已有不少跨國企業進駐九龍東,交投暢旺。
(信報)
Commercial property deals decline by 35pc
Hong Kong'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vestment deal count is expected to reach 50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with total consideration at HK$28 billion, which is a 35 percent year-on-year decline but up 28 percent from 2020, a property agency said.
Although Covid has slowed the investment activities down in the period and delayed decision making by investors, it has not diminished investment confidence in the city, said the real estate services firm.
Full year's transactions is expected to reach HK$70 billion, outperforming 2020 and 2019 levels, it added.
Meanwhile, another property agency said that the ground, first and second floor of The Icon at 320-322 Kwun Tong Road has been put on the market. With a gross area of 23,025 square feet, the refurbished property includes a luxurious lobby and multi-purpose space on the ground floor, and modern industrial workshops on the other two.
Separately, Kerry Properties (0683) has appointed Dennis Au Hing-lun as its deputy chief executive and an executive director with immediate effect.
Au is entitled to receive a remuneration of HK$5.8 million for the rest of this year and will be entitled to receive a discretionary bonus, the developer said in a filing.
(The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