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852) 3990 0799

Covid pressure drives sales of new homes to eight-year low


Hong Hong's new home sales are set to plunge to an eight-and-a-half-year low as the city struggles to quell the fifth wave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property agency estimates that only about 200 new homes will be sold this month, a number last seen in 2013 when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was introduced.

And another agency predicts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2 may only see 900 primary sales, also the lowest level since the ordinance was launched.

Back in 2013, the Residential Properties First-hand Sales Ordinance came into effect to give buyers legal protection by enhancing sales transparency and fairness. The requirements - concerning developers' sales brochures, price lists, show flats,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s and mandatory provisions for sales and purchase agreements - led to a slump in the number of primary sales to 200 at the time.

However, the agency said that the slump this time round is mainly due to the worsening Covid outbreak which has forced developers to postpone their sales of new properties.

As of March 9, a total of 61 new home sales agreements worth a total of HK$1.02 billion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 agency.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the agency reported eight deals at 10 blue-chip estates over the weekend, up 60 percent week-on-week.

The realtor says the demand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still remains high though the explosive outbreak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home-viewing. And the deal numbers and prices are also expected to rise once the pandemic is brought under control.

In Quarry Bay, a 668-square-foot flat at Kornhill changed hands for HK$10 million, after HK$1.98 million was cut from the asking price, driving the price per sq ft down to HK$14,970.

The seller made a profit of HK$8.7 million after buying the home for HK$1.3 million in 2001, according to the agency.

The agency says two-bedroom and three-bedroom flats at Kornhill priced between HK$8 million and HK$12 million saw at least a 20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ome viewings, mainly thanks to the recently raised mortgage cap.

Meanwhile, a three-bedroom unit at Mei Foo Sun Chuen in Lai Chi Kok measuring 885 sq ft sold at HK$12.69 million, or HK$14,339 per sq ft, says Ricacorp Properties.

The vendor who bought the unit at around HK$1.5 million in 2018 would incur an around 15 percent loss of HK$2.31 million.

In Hung Hom, a flat measuring 647 sq ft at Whampoa Garden fetched HK$9.7 million after HK$200,000 was knocked off the asking price. The price per sq ft came in at HK$14,992.

(The Standard)

 

工商鋪市況料反彈需時 大鴻輝梁紹鴻:疫情差過沙士

疫市下,市場瀰漫悲觀情緒,大鴻輝興業主席梁紹鴻則保持平常心,他強調,雖然今次疫情差過沙士,工商鋪市況短期內未能反彈,不過,在消費券帶動下,下半年市況將有所改善,不必過分看淡後市。

梁紹鴻表示,很多人對前景感到悲觀,有代理行報告顯示,逾70%市民看淡物業,一般來說,當絕大多數人看淡時,正值市況見底反彈時,不過,今次例外,香港情況差過03年沙士,外圍亦有打仗等不明朗因素,不可能很快恢復,尤其工商鋪市況反彈需時。

「不是進取入市時機」

他續說,03年沙士時,僅香港受影響,當時全球處於減息周期,今番疫情屬世界性,剛好又碰上加息周期,病毒令世界經濟停頓,外國紛打算與病毒共存,香港情況比較麻煩,背靠中國,封關下無運行,疫情沒完沒了,因此,現時不是勇猛進取入市的時機,不過,也不必過分看淡。

「料下半年市況改善」

他解釋說,今年下半年市況,一定比上半年有所改善,皆因政府又出消費券,根據上次經驗,消費券迅速帶旺市況,尤其飲食業,只是現時疫情嚴峻,食肆紛押後開張,只要疫情一放緩,市況立即有反應。

早於九十年代開始,梁紹鴻大手投資鋪位收租,十多年前更上一層樓,當上發展商,他說,經過人事更替,旗下發展部同事已屬「第三代」,上水住宅新盤尚宜去年一開即售罄,皆因開則得宜,並且吼準「空擋期」賣樓,當時市場上並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分享「用錢買下」的經驗

回顧晉身發展之路,梁氏分享「用錢買下來」的教訓,灣仔酒店聘請名師設計,傢俬全部來路貨,意大利椅子每張盛惠一萬元。「可是,懂欣賞的極少數,十人當中沒有一人,租客並不特別小心使用,更不會因此支付貴租,反而,中國貨每張一千元,經濟實惠,外形設計也不差。

他一直努力尋找新發展項目,有見投地競爭大,傾注更多精神收樓,旗下上環及西環經營中的大型甲廈商業項目,全部透過收購舊樓而來;最新剛完成併購深水埗鴨寮街94至102號舊樓,佔地面積逾6000方呎,預計起商住樓,總投資額逾10億。

疫市下租金「可拖不可減」

雖然如此,大鴻輝沒有放棄「老本行」,旗下鋪位租客逾千名,疫下減租成趨勢,梁氏則早過財爺,為租客推行「暫緩收租」方案,他強調,租金可拖不可減。「疫市下,租客與業主都一起面對難關,租客過往賺大錢時,不會主動交多些租,況且,做生意前一定計算過,明白箇中風險,沒有理由拉業主落水,要業主減租,一起去承擔風險!」他樂於讓租客暫緩交租,協助他們渡過難關,直至市況正常時,才將欠租交妥。

(星島日報)

 

啟德合併地估值逾128億

啟德新發展區屬近年住宅供應重鎮,隨着政府改劃區內5幅商業地作住宅發展後,並陸續納入賣地表,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其中,啟德第2A區2及3號合併招標用地,可建總樓面約98.8萬方呎,綜合市場估值約128億至148億,每方呎樓面地價約1.3萬至1.5萬。

毗鄰港鐵宋皇臺站

房屋供應短缺,政府將5幅啟德商業地改劃住宅發展,藉以增加住屋供應;其中啟德第2A區2及3號合併出售土地 (新九龍內地段第6590號),亦率先納入新一年賣地表;該地皮由兩個面積相若的土地組成,中間由一條興建中的道路分隔兩個呈「長方形」的相鄰地盤,未來設有地下購物街,該地鄰近太子道東、九龍城一帶,毗鄰港鐵屯馬綫宋皇臺站,交通便利;而地盤面積約13.17萬方呎,可建總樓面約98.8萬方呎。

可建總樓面約98.8萬呎

該地皮綜合市場估值約128億至148億,每方呎樓面地價介紹1.3萬至1.5萬。而現時啟德一帶,新盤呎價大約2.5萬至2.9萬不等,如屬於樓花項目的THE HENLEY III,折實平均呎價約2.8萬。

有測量師表示,該項目未來有地下購物街及行人隧道連接港鐵宋皇臺站;其中面向龍津石橋保育長廊的一邊要提供樓高不超過兩層的作商鋪或食肆。

而中標財團需興建政府所規定的社會福利設施,如長者鄰舍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及男童院等,並可豁免地積比率。

(星島日報)

 

企業廣場一期意向呎價7800元

九龍灣區內近年商貿氣氛漸趨成熟,部分業主亦趁勢放售旗下物業,九龍灣企業廣場一期低層相連單位,以意向呎價約7800元放售,料買家享回報逾3厘水平。

意向售價約8030

代理指,九龍灣常悅道9號企業廣場一期一座9樓01至07室,總樓面約10296方呎,意向售價約8030萬,平均呎價約7800元。單位以連租約形式出售,涉及每月總租金收入約23萬,以意向價計算,可享回報高達3.4厘,同時,業主亦接受可以買賣公司形式轉售。代理指,單位備有寫字樓裝修,景觀不俗,配套亦見完善。

該代理續稱,企業廣場為九龍灣地標甲廈之一,地理優越,不論大廈設施及質素均有保證,加上交通便利,除鄰近觀塘繞道,亦有穿梭巴士來往港鐵九龍灣站。該代理透露,業主為增加物業競爭力及吸引度,故因應市場氣氛調低叫價,由原意向呎價約8500元,調整至每平方呎約7800元,減幅約8%。

(星島日報)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手機殼品牌 30萬租銅鑼灣巨舖

屬一綫優質地段 呎租150低舊租近6成

疫情下仍有個別零售商趁機開舖,手機殼品牌CASETiFY以30萬元,租銅鑼灣地帶地下2,000平方呎舖位,屬一綫優質地段。該舖曾由化粧品以73萬元租用,租金跌近6成。

銘灃物業表示,銅鑼灣地帶商場地下舖位,面積約2,000平方呎,以每月約30萬元租出,呎租約150元。事實上,疫情下核心區商舖新租,多屬防疫用品店作短租,是次為近期罕有銅鑼灣核心地段錄得長租個案。

核心區罕有長租 涉2千呎

據了解,新租客為手機配件連鎖店CASETiFY STUDiO,該品牌近年在港積極擴充,主力於商場開設分店,包括中環置地廣場、尖沙咀K11 Musea、沙田新城市廣場等,另於荃灣、觀塘等亦設門市,如今罕有地開設核心區街舖。

該品牌主力銷售手機殼,除了款式多外,更提供個人化尊屬手機保護殼。相信品牌有見本地消費市場仍有潛力,加上核心區舖位租金大跌,故決定趁機開舖。

翻查資料,品牌CASETiFY現租用的銅鑼灣地帶地舖,多年來均由化粧品店租用,之前為Colourmix租用,其後零售高峰期時,韓國化粧品品牌ETUDE HOUSE以約100萬元搶租,再多次續租,直至年初遷出。據悉,舖位對上由ETUDE HOUSE租用時,月租料約73萬元,按最新月租計,租金跌約6成。

第5波疫情仍嚴峻,中港通關無期,與旅客相關的零售商仍採觀望態度,至於與本地消費相關商戶,個別趁機租核心區舖位。如早前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地下舖位,面積約1,207平方呎,以每月約10萬元租出,呎租約83元。舖位由一家手機配件店以7.8萬元短租,因目前長租乏人問津,業主決定該手機店短租轉長租,而租金較對上長租客低約7成。

本地消費相關商戶 趁機換舖

事實上,商舖租金經過一段長時間調整後,去年第2至第四季再沒有下跌,去年全年跌幅僅約2.1至6.1%,若與2013年高峰期相比,銅鑼灣租金已累跌80.7%。業界預期,只要疫情受控,全年舖租仍睇升5至10%。

另有代理表示,有業主放售觀塘牛頭角道357至375號仁安大廈地下C號,面積約800平方呎,業主意向售價約5,000萬元,每平方呎約6.25萬元,舖位現由餅店租用。

(經濟日報)

更多置地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置地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莎莎棄續租廣東道地舖 核心一線街長租戶結業 第五波疫情首見

本港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嚴峻,零售業氣氛慘淡,即使之後疫情回穩,料復甦期亦相當漫長,故零售商看淡後市。連鎖化妝品店莎莎 (00178) 本月放棄租用長達4年半、原月租約50萬元的尖沙咀廣東道地舖,料為四大核心零售區一線街道在第五波疫情下首個結業的長租舖位。

莎莎原租用廣東道68至80號恒利大廈地下5至6號舖,建築面積約1940方呎,自2017年9月起承租,首半年月租較優惠,每月為90萬元,呎租約464元;之後3年租金加至每月135萬元,呎租約696元。據悉,該舖位去年3月租約已到期,鑑於當時疫情略有好轉,故續租多一年觀望後市發展,月租獲大減至50萬元,呎租約258元,跌幅高達63%。

15年來第一次無預租丟空

不過,踏入2022年本港疫情突加劇,第五波疫情更為新冠肺炎爆發兩年來最嚴重的一波,零售業頓時一潭死水,尖沙咀廣東道人流「清零」,結果莎莎在本月租約完結後放棄續租,並拆除裝修撤離。資料顯示,此舖自2007年起打通合併出租後,首度未有租戶預租下要丟空待租。

根據莎莎網頁,該舖位是其品牌在廣東道唯一的地舖分店,結業後同街只餘下廣東道30號新港中心1樓的商場分店。

綜合市場資訊,自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以本港四大核心零售區一線街道包括廣東道、銅鑼灣羅素街、旺角西洋菜南街及中環皇后大道中計算,莎莎棄租上述舖位為首個長租戶結業個案。四大核心零售區中,現時有不少零售商戶都「拉閘」,暫時休業。

代理表示,現時該舖位有在市場上放租,但沒有意向租金提供,估計因零售市道前景不明,「業主都唔知開咩價好」。不過,代理相信,市值月租不會高於50萬元。

在昔日內地自由行遊客市場巔峰時期,廣東道地舖的租值是全九龍最高,該恒利大廈地舖2014年3月曾由另一連鎖化妝品店卓悅 (00653) 租用,當年月租高達330萬元,呎租約1701元。業界估計,在疫情緩和後,租金要較高位跌八至九成才會有承接。

藥妝店呈收縮勢頭

同一地段恒利大廈地下1號舖,建築面積約1000方呎,原由藥妝店在2018年初以每月65萬元租用,呎租650元,租期3年。該藥妝店2020年中已無營業,舖位丟空至今,原本一直以每月65萬元招租,但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業主封盤,等待市況好轉再作打算。

事實上,化妝品店及藥妝店此類昔日深受內地自由行歡迎的行業,如今面對疫情封關,加上零售市道低迷,已呈收縮勢頭。

龍豐集團上月在農曆新年後已關閉一家租約期滿的佐敦分店,為彌敦道219號莊士倫敦廣場地下1至2及6至9號舖,建築面積共4825方呎,原月租約55萬元。

(信報)

更多新港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新港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嘉林邊道舖劈38%沽 租金回報6.1厘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舖位市場不乏大幅劈價成交個案。九龍城嘉林邊道8A號地下等物業,業主最近大幅劈價37.5%,以2000萬元售出,租金回報達6.1厘。

消息透露,九龍城嘉林邊道8A號地下連天井及前庭,建築面積2549方呎,賣方原叫價3200萬元,在日前大幅劈價37.5%,以2000萬元易手。該物業現時出租予兩個租客,分別作為畫室及地產代理,總月租10.1萬元,意味新買家可享約6.1厘租金回報。

資料顯示,原業主2005年以560萬元購入該物業,並於2019年作內部轉讓,意味該物業約17年時間賬面升值1440萬元或2.6倍。

牛頭角道舖位5000萬放售

雖然該物業現時以舖位形式營運,但據了解,該物業地契用途為車房。業界人士認為,上述物業具重建潛力,不排除有關成交為併購買賣。

另外,代理表示,觀塘牛頭角道357至375號仁安大廈地下C號舖現正放售,建築面積約800方呎,業主意向售價約5000萬元,每方呎叫價約6.25萬元。代理稱,上述店飾門面闊約16呎,適合各類零售及食肆進駐。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