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852) 3990 0799

Checks flood in for The Arles near Fo Tan Station


Centralcon has received as many as 20,000 checks for 402 flats at The Arles near Fo Tan MTR Station to be launched on Saturday, marking an oversubscription of nearly 49 times.

The developer said it will launch the first round of sales as early as Saturday, probably involving more than 500 units, suggesting that some extra flats will be on offer. It has revealed two price lists for 402 units with an average price of HK$19,678.

Meanwhile, Kowloon Development (0034) named its project at Shek Kok Road as Manor Hill, offering 1,556 units in total. The smallest flat covers 200 square feet,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the smallest among new private units in Tseung Kwan O.

The one-room units measure about 280 sq ft to more than 300 sq ft. The studio flats and one-room uni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the total figure, while the two-room flats and a few special units with a maximum area of more than 800 sq ft are available.

The development company will upload the brochure and open the show flats as early as next week and may have a chance to kick off the sales within the month.

Wheelock Properties' Koko Reserve has attracted about 4,000 visits. About 40 percent of the visitors came from Hong Kong Island East and Kowloon East each, and the rest were from the New Territories.

The company's other residential project in Tseung Kwan O, Marini, has sold all 170 parking spaces in two rounds of sales, cashing in nearly HK$370 million.

Separately, the Hong Kong Real Property Federation proposed redevelop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into transitional homes, speeding up the revitalization scheme for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leveraging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This is a construction where free-standing integrated modules are manufactured in a prefabrication factory and then transported to site f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says the Buildings Department.

(The Standard)

 

Evergrande’s bid to sell Yuen Long plot, included in Hong Kong’s proposed Northern Metropolis, draws little interest

Evergrande has invested US$1.1 billion on the 2.2 million sq ft plot in the New Territories, which sits within the proposed Northern Metropolis

Evergrande, shouldering more than US$300 billion of liabilities, was reportedly willing to sell it for a US$115.6 million loss

Few buyers are likely to step forward to buy China Evergrande Group’s plot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 which falls under the planned Northern Metropolis, because of the high land cost and lack of a detailed blueprint for the mega project, industry observers say.

Last Wednesday,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proposed a new hub covering an area of 300 sq km, with a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rridor serving as its engine. Once the entire Northern Metropolis is fully developed, which includes the Yuen Long and North districts bordering the mainland, it will be home to 2.5 million people in 20 years, she said.

The embattled mainland developer, desperate to trim over US$300 billion of liabilities, has been looking for a buyer for a 2.2 million sq ft plot in Yuen Long on which it has invested a total of nearly HK$8.9 billion (US$1.1 billion), the Sing Tao Daily reported in August. Evergrande bought the farmland, located near the Mai Po Wetlands, from Henderson Land for HK$4.7 billion in 2019 and paid almost HK$4.2 billion this year to convert it to residential use.

Despite Evergrande’s offer to sell it for HK$8 billion, or a loss of HK$900 million, no buyer seems interested, according to market observers.

Evergrande did not respond to phone and email requests for comment by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operty agent said that the prospective buyers could be waiting for a bigger discount as Evergrande could get increasingly desperate to offload the asset as debt payment pressure mounts.

Evergrande had planned to build 268 villas on the plot, with a typical unit measuring 2,421 sq ft on average.

“I asked many developers, with everyone saying … to sell so many houses it will be difficult,” the agent said. “The development cycle is long and so is the selling time,” Ko said, pointing to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Valais luxury villa community in neighbouring Sheung Shui that took years to sell.

The proposed Northern Metropolis will also include a new cross-border railway linking the city to the Qianhai economic zone in Shenzhen, and an extension of a local rail link that will stimulate development across Hong Kong’s rural hinterland.

“The government will aggressively develop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 in the future,” said Stewart Leung, chairman of Wheelock Properties, noting that this could potentially take eight to 10 years.

Leung, however, said that he was not approached by Evergrande for the parcel.

In June, Wheelock won a parcel in Kwu Tung in the northern New Territories with a bid of HK$4.19 billion. Surveyors had estimated the plot’s value at HK$3.3 billion to HK$3.9 billion. The land is included in the proposed Northern Metropolis.

Leo Cheung,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 a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aid the benefits to Evergrande’s parcel from the railways link remains to be seen as there is no detailed blueprint yet.

“That place is out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after all,” Cheung sai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中國波頓1.56億購觀塘甲廈頂層 面積6,869方呎連大廈命名權

疫情持續平穩,帶動商廈交投轉活,市場再錄大手成交個案。由億京發展的觀塘道368號頂層連天台單位,以約1.56億易手,平均呎價約2.27萬,創項目新高,買家為上市公司中國波頓集團,自用作為總部用途。

中國波頓集團昨日公布,該公司以1.56335億購入觀塘道368號頂層單位,連同天台部分,面積6869方呎,另天台約1025方呎,呎價約22759元。據該公告指出,該物業將作為集團於本港的總部,是次買賣將連同項目冠名權,該集團一直於本港租用辦公室,購入上述物業可為集團節省租金開支,具潛在資本增值優勢。

呎價2.27萬創新高

該集團主要業務包括於內地從事貿易、製造及銷售提取物、香精及香料業務,並自2016年起進入電子煙及與電子煙相關產品市場。地產界人士指,由於上述全層連天台,加上擁有大廈命名權,儘管成交價創新高,但仍屬合理水平。

用作集團總部

觀塘道368號早前首度推出9層樓面應市,當中35至37樓及天台以全層放售,建築面積介乎9246至9566方呎,意向價由1.52億至1.56億,呎價約1.59萬至1.68萬。

項目早前亦錄大手成交,外號「手套大王」的葉建明及其友人,以4.516億購入該廈,葉氏購入該廈3層全層特色戶,分別為該廈33樓、35樓及36樓全層單位,其中33樓全層建築面積約9566方呎,涉資逾1.473億,平均呎價約15400元;35樓面積與33樓一樣,以每方呎約1.59萬易手,涉資1.52億;還有36樓以1.522億易手,建築面積約9250方呎,平均呎價約1.64萬,另平台176方呎,合共作價4.516億,其友人亦大手購入該廈全層,成為該廈最大手買家。

連錄大手成交

該項目毗鄰港鐵牛頭角站,受惠屯馬綫及快將通車的沙中綫,設有7間商鋪及29層寫字樓,地庫設有3層停車場,提供共140個私家車位和15個電單車位。寫字樓單位建築面積由654至9566方呎,適合不同行業發展,而地面鋪位處觀塘道。

資料顯示,該項目前身為英亞工廠大廈,億京於2017年以13.2億購入全幢作商廈重建,可建樓面約25萬方呎,早前以7.8億完成補地價。

(星島日報)

 

企業廣場呎租23元低市價一成

疫情走勢平穩,為工商鋪市場釋出正面訊息,惟商廈租金仍彈升乏力。消息指,九龍灣企業廣場高層單位,於交吉約半年後,以每方呎23元租出,較舊租金跌約15%,低市價約一成。

較舊租金跌15%

市場消息指出,九龍灣企業廣場五期2座高層單位,面積約17400方呎,以每方呎約23元租出,月租約40萬;據地產代理指出,上址舊租金約每方呎27元,惟租戶於今年3月已遷出,故單位交吉近半年後,租金下跌約15%,較市價低約一成。

據代理資料顯示,該廈近期成交為低層02至04室,面積約5975方呎,於去年11月以173275元租出,呎租約29元。

至於買賣方面,資料顯示,正八集團主席廖偉麟以1.43億購入項目3期高層全層,每方呎造價僅8900元,低市價逾20%,創該廈疫市以來呎價新低。

交吉半年後獲承租

另一方面,據市場消息指出,觀塘國際貿易中心12樓全層及15樓部分樓面,合共面積約5.2萬方呎,獲運動服裝品牌NIKE以每方呎約32元承租,屬區內高市價水平。

據悉,該品牌早前租用九龍灣國際交易中心29、30及31樓,屬項目最頂3層,合共約7.8萬方呎,因租約到期故搬遷,惟承租樓面明顯縮減。

(星島日報)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國際交易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國際交易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國際貿易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國際貿易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觀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觀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新文華中心一籃子物業意向1838萬起

疫情持續平穩,工商鋪交投轉活,部分業主亦趁勢放售旗下物業,其中,尖沙嘴新文華中心一籃子物業以意向價1838萬起放售,料買家享租金回報約3厘水平。

代理表示,尖沙嘴科學館道14號新文華中心,涉及共3組單位,面積約1671至約6715方呎,售價由約1838萬起,可以買賣公司;業主接受獨立或一併出售,同時亦接受以買賣公司股份形式進行交易。

涉及三組單位

代理指出,項目入場單位為新文華中心B座低層03室,面積約1671方呎,意向呎價約1.1萬,涉及總額約1838萬;單位現收月租約4.8萬,租金回報約3.1厘。代理續表示,同位於新文華中心B座有大面積可供選擇,該單位為高層06至08室,面積約6715方呎,同樣以呎價約1.1萬放售,總意向價約7386.5萬;物業月租約20.6萬,按此計算,回報約3.3厘。而另一個放售單位則位處新文華中心A座,為中層18至20B室,面積約5250方呎,意向呎價約1.3萬,意向價約6825萬;單位由業主自用,日後可以每月租金約17萬售後租回,租金回報近3厘。

物業皆連租約

代理續稱,尖東海旁一帶為區內指標商廈集中地段,享有三鐵匯聚優勢,包括尖東站、紅磡站以及尖沙嘴站,不論穿梭港九新界或到邊境口岸都相當便捷,因此該地帶商廈使用率一向不俗。

代理指,今番標售的新文華中心更是知名老牌商廈,是次放售的三組物業皆連租約,而且租金回報都高見3厘,屬核心指標商廈中長綫收租投資上佳選擇。

(星島日報)

更多新文華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新文華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京瑞廣場鋪呎價2.7萬放盤

疫情持續平穩,帶動工商鋪交投轉活,部分業主亦趁勢放售。沙田石門京瑞廣場鋪位以意向價1100萬放售,呎價約2.7萬。

租期至今年11

代理表示,上述為沙田石門安群街3號京瑞廣場一期共兩個商場鋪位,其中一個為2樓202號鋪,面積約396方呎,以約1100萬放售,該鋪現由時裝店租用,月租約2.5萬,租期至今年11月;另一個放售鋪位為一期1樓151號鋪,屬餐飲鋪,面積約991方呎,意向價約2600萬,物業現租客經營粉麵店,月租約7萬,料買家享租金回報約3.2厘。

代理續稱,京瑞廣場屬疫市奇葩,自推出以來備受用家及投資者追捧,頻錄大手成交,其中,發展商億京早前一口氣售出項目共13個鋪位;此外,恒和珠寶集團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陳聖澤斥資逾1.28億連該項目兩單邊鋪位,呎價達5.64萬起。

(星島日報)

更多京瑞廣場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京瑞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石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石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東惠商業大廈中層1.2億放售

商廈物業交投不俗,部分業主趁勢放售,灣仔東惠商業大廈中層以意向價1.2億放售,呎價約2.2萬,料買家享租金回報約2.5厘。

料租金回報2.5

代理表示,灣仔告士打道109至111號東惠商業大廈中層單位,建築面積約5430方呎,業主以意向售價約1.2億放售,呎價約22099元,另可配購車位,一應俱備。隨着新冠疫情受控,本地經濟將逐步穩定,近期灣仔北商廈承租更追回呎價約58元,是次放售物業實用率高,交通便利,預計市場呎租約45元,回報將達2.5厘。

代理指,放售單位屬罕有全層,實用率高達八成,間隔方正實用,坐擁維港海景,採光十足。由於單位為獨立全層,大大提升用戶私隱度,非常適合作金融企業及各大集團總部。物業樓高29層,設有中央冷氣系統,備有三部載客升降機及一部載貨升降機,方便用戶上落,並附設停車場。

代理指,物業位處灣仔核心地段,鄰近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為中外商貿及政協會議的舉行地點,盡享協同效益。交通配套完善,步行約5分鐘直達灣仔港鐵站。

(星島日報)

更多東惠商業大廈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東惠商業大廈寫字樓出售

更多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泰航放售兩物業 涉逾6000呎

代理表示,有業主出售兩項物業,分別為金鐘統一中心24樓A室,建築面積約5,147平方呎,物業享城市景觀及部分海景,現以交吉形式出售。

另一項物業為中環環球大廈環球商場1樓122至124號舖,為3個相連商舖,建築面積約1,101平方呎,將以現況連租約出售。

據了解,兩項物業均由泰國航空持有,早年自用物業。

(經濟日報)

更多統一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統一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環球大廈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環球大廈寫字樓出售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金鐘統一中心 呎租叫38元

核心區甲廈仍有一定需求,現業主推出金鐘統一中心招租,意向呎租約38元。

代理表示,金鐘道95號統一中心高層A02室及A03室,單位面積分別約6,952平方呎及4,382平方呎,合共約11,334平方呎,意向租金分別約26萬元及16萬元,折合每平方呎租約38元。

物業正全面翻新

代理指,物業以交吉形式放租,間隔方正實用,享開揚維港景致,同時享有城市景觀,適合各類型企業作總部寫字樓之用。公眾走廊、大堂及洗手間正進行全面翻新,預料本年底將完成工程,令物業觀感及設備都獲得提升。大廈設有十多部載客升降機及專用載貨升降機,方便用戶上落。

租務方面,統一中心最新一宗租務為中層A01室,面積約2,573平方呎,以每月約9.8萬元租出,呎租約38元。

(經濟日報)

更多統一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統一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叫價克制」覓買家 大碼寫字樓買賣漸活

九月份非住宅及地盤之逾億銀碼成交宗數約有23宗,比八月份同類成交多了5宗,其中工商物業佔4宗、商業物業佔9宗、鋪位佔6宗、全幢或地盤佔4宗。大碼寫字樓買賣佔當中成交宗數約四成,是今年之中表現較為突出的月份,其中成交包括有:新世界發展沽出荔枝角道888號29至31樓 (連命名權) 予一家中資銀行,成交價約12億 (呎價約1.75萬),買家以南洋商業銀行呼聲最高。

億京旗下觀塘道368號商廈樓花亦受投資者和用家追捧,開售後瞬間錄得大手成交,涉及33、35及36樓連平台,3層合共以約4.5億成交或預留,同廈37樓連平台,以約1.56億沽出,據聞買家是上市公司中國波頓集團;旺角好望角大廈8至9樓由教協售予上市公司百本醫護控股,成交價約1.75億(呎價約8020元)。

觀塘道商廈樓花獲預留

還有,九龍灣企業廣場三期28樓由正八集團廖偉麟以約1.43億購入 (呎價約8,900元);鄧氏家族持有之灣仔莊士企業大廈5樓及7樓至24樓,以約4.145億(呎價約9932元)沽出予活星地產集團;灣仔新銀集團中心29樓以約1.4億售出予市場資深投資者;尖沙咀鐵路大廈20樓以約1.5億沽出;上環永樂街57至59號全幢寫字樓及商鋪以約2.8億沽。

商廈數據偏向走弱

雖然近期有關商廈的各類公布數據,均偏向走弱居多,包括空置率上升、整體買賣宗數按季回落、租金持續受壓等等,惟一些質素不俗及罕有、獨特之商廈物業,仍然受到投資者及用家積極洽購。雖然部分成交的呎價比市價或市場預期略低,但只要業主在叫價方面克制,而且保留議價空間及彈性交易條件,在市場成功覓到買家絕不困難,反映市場仍有不少投資者看好商廈中長綫前景。

有不少投資者認為現時投資工商鋪比投資住宅需考慮的因素較少,其中不少投資者作出決定前都會衡量過供求因素。日後通關後對各類物業需求預期所帶來之刺激作用,以至價格帶動之助力,同樣是投資者考慮因素之一。

拍板前衡量供求因素

有見工商鋪市場信心升溫,各大發展商亦積極部署非住宅一手項目之軟銷,其中包括:宏基資本旗下黃竹坑道23號宏基匯甲廈樓花、永義地產旗下荔枝角瓊林街121號工業項目樓花、麒豐資本旗下新蒲崗七寶街1號工廈樓花項目、第一集團旗下位於荔枝角及荃灣多個工商項目等。

上星期三公布之施政報告亦有對工廈物業方面有所着墨:現有的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放寬舊工廈重建地積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裝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將會一併延長至2024年10月,市場人士預期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將延長多三年,均有利工廈物業發展前景,為該類物業之投資價值繼續增添良性循環。

(星島日報)

更多荔枝角道888號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荔枝角道888號寫字樓出售

更多長沙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長沙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企業廣場三期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新銀集團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新銀集團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鐵路大廈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鐵路大廈寫字樓出售

更多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海防道鋪每呎222元低約兩成租出

受疫情等因素打擊,核心區鋪位租金持續受壓,消息指,尖沙嘴海防道地鋪以約20萬租出,呎租約222元,租金大幅回落逾六成。

市場消息指出,尖沙嘴海防道53至55號海防大廈地下雙號鋪,鋪位面積約450方呎,另設閣樓450方呎,總樓面900方呎,以約20萬租出,平均呎租約222元。

資料顯示,上址位處尖沙嘴海防道及樂道交界,昔日人流甚旺,該鋪於去年10月由口罩承租,月租約25萬,承租期為1年,上址再上一手租戶為表行,當時月租60萬,租約至今年7月,惟去年6月已提早離場。

每月租金20

事實上,受疫情等因素衝擊,令尖沙嘴區鋪市盛極而衰,該街道早前亦頻錄減租個案,資料顯示,海防大廈地下5號鋪,地鋪及入則閣建築面積各950方呎,總建築面積達1900方呎,於今年初以28萬租出,平均呎租約147元,該鋪位舊租客為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於2019年7月以88萬承租,最新較舊租大跌60萬,幅度約68%。

業內人士指,鋪市自2014年開始回落,近年再受反修例事件,疫情重擊,尤其旅遊區成為「重災區」之一,海防道租金亦由高峰期逾1500元,回落至目前100至200元水平。

(星島日報)

 

亞皆老街鋪每呎26元減34% 租金重返15年前水平 旺角核心地段交吉一年始租出

受疫情等因素衝擊,核心區租金持續下滑,消息指,亞皆老街巨鋪交吉約一年後,終以約15萬租出,每呎約26.9元,租金急挫約34%,並重返約15年前水平;據業內人士指出,隨疫情受控,市場氣氛已見改善,料鋪位租金跌將逐步收窄。

市場消息指出,旺角亞皆老街24至26號東方大廈地下入口、一樓及二樓,總樓面5570方呎,以新約15萬租出,平均呎租約26.9元,該巨鋪早前由連鎖食肆以約23萬承租,惟於去年已遷出,交吉約一年後,租金急挫約34%,租金重返2006年、即約15年前水平。

每月租金15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址連同一籃子物業,業主於1992年以8350萬購入,以公司名義WELFORD PROPERTIES LIMITED持有,註冊董事為梁愛英、譚志豪和譚志峰,為蘋果牌牛仔服裝生產及零售商德士活譚氏家族成員。

資料顯示,上址地鋪由蘋果牌牛仔自用多年,惟於去年底獲服裝品牌Baleno以每月約15萬短租半年,以建築面積1800方呎計,呎租約83.3元。由於經營期間生意理想,早前由短租轉為長租,以每月60萬元簽約3年,呎租約333元。上址位處惠豐中心旁及鄰近港鐵旺角站出入口,昔日人流甚旺。

德士活譚氏家族持有

盛滙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評論指,該地段屬鋪市「重災區」,上址最新租金重返2006年、即約15年前水平,政治運動及疫情等負面因素重創鋪市,加上中港兩地未通關,遊客絕迹,傳統核心區單靠本地消費難以支撐大市,拖累租金急速下滑。

事實上,區內早前頻錄減租個案,資料顯示,亞皆老街65號旺角新之城地下G1至G9號鋪,位處西洋菜南街交界,建築面積約6000多方呎,實用約3505方呎,當年部分鋪位是旺角新之城商場入口,業主2014年將其打通成一個大單邊巨鋪租予周生生,月租達210萬,平均呎租約350元。

區內頻錄減租個案

該鋪位租約於今年中到期,業主開價100萬,周生生未有續租,隨着租期屆滿,業主以短租形式讓周生生繼續經營,市傳月租低於50萬。近期隨着疫情放緩,一家茶餐廳出價進取,以每月約60萬承租,最新月租較2014年高位大減150萬,跌幅達71.4%。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租客以龍城冰室呼聲高,由於鋪位已落實新租客,周生生將於年底前撤出。

此外,百年老店「老鳳祥」於今年6月遷出的旺角亞皆老街與西洋菜南街交界「鋪王」,於交吉兩個月後,獲樓上燕窩莊以短租形式承租,月租約30萬,較舊租跌約80%。

(星島日報)

 

培新斥逾12億 購大坑道雅居

呎價高見6.9萬 擬重建長綫收租

港島區豪宅地皮難求,財團高價購入。較早前,大坑道雅居以12.4億元成交,呎價高達6.9萬元,新買家為培新集團,將購入重建,作長綫收租。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大坑道341至343號雅居以近12.4億元成交。該項目地盤面積約1.1萬平方呎,總樓面合共約1.8萬平方呎,呎價高見近6.9萬元。新買家透過TH PROPERTIES LIMITED購入。

指港島逾萬呎地盤 屬罕有

據了解,新買家為培新集團。培新集團總監吳美綺接受查詢時,證實集團購入該項目。她表示港島區逾萬平方呎地盤罕有,大坑道亦適合作低密度豪宅,故集團斥資購入。她表示,待項目租約完結後,便進行重建,日後長綫收租。培新集團在港持有大批物業,主要涉及商舖、酒店及商廈等作收租,過往亦與發展商合作住宅項目,包括馬鞍山迎海。

原意向價逾8億 8財團入標

項目由一老牌家族持有,有見住宅市況向好,早前交由測量師行進行標售,意向價約8億至9億元,獲約7至8組財團入標,結果項目以約12.4億元成交,超出意向價逾3成。是次易手的雅居,地段有不少知名人士擇居於此,如比鄰物業的大坑道345號嘉園,「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便居於該廈頂層單位。同地段新項目方面,附近有麗新旗下339 Tai Hang Road。

(經濟日報)

 

工商舖9月497買賣 按月跌9%

受環球經濟影響,整體工商舖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反觀不少財團趁機加快吸納大額物業。代理資料顯示,9月份市場共錄得約497宗工商舖買賣成交,涉及總成交金額約119.54億元;宗數按月輕微下跌約9%,而受大額成交帶動,金額則比8月份多出約26%。

投資者吸優質盤 大額交易料增

代理分析,環球經濟、股市前景未明朗,市場資金積極尋出路,工商舖物業受惠多個利好消息,成為穩中求勝之選。投資者入市信心增加,加上物業價格調整空間逐步收窄,相信會吸引買家加快入市步伐,同時實力投資者及用家亦會加緊看準機遇吸納潛力物業,料大額交易將會持續出現。

根據代理統計,9月份市場共錄得約497宗工商舖買賣個案,比8月份略微減少約9%,不過按年表現持續造好,對比2020年9月增加約31%。成交宗數按月遞減,但受大額成交帶動下,按月總成交金額則見增長,9月錄得約119.54億元,按月上升26%,對比去年同期更大幅多出約1.37倍。工商舖買賣成交量呈量跌價升走勢,相信由於投資者及財團趁市況有所變化而加快洽購步伐,因而令大額成交增加。

代理認為,市場資金充裕,在全球量化寬鬆的政策下,現金將愈發貶值,但不少投資產品前景未明朗,令部分投資者轉投物色其他投資產品。而工商舖物業自去年底起已陸續受惠多個利好消息,例如提高按揭成數上限以及撤銷雙倍印花稅等,加上物業價格調整,入市成本驟降,成功吸引投資者目光。預計工商舖市場買賣氣氛會持續穩定暢旺,而價格下調幅度亦會慢慢收窄,加速買家承接步伐。同時,實力投資者及用家已陸續湧現,吸納潛力物業,預料工商舖市場前景樂觀。

(經濟日報)

 

首3季工商舖買賣量 按年升1.2倍

今年工商舖投資市場表現理想,單計首三季買賣宗數,已按年升1.2倍。後市上,業界料第四季升幅或放緩,保持約500宗水平。

有代理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9月份整體註冊宗數為513宗,按月下跌12.2%。整體註冊金額9月份則錄76.97億元,按月跌33.4%。若計算今年首三季表現,則遠較去年為佳。工商舖首三季註冊量突破5,000宗,為社運及疫情爆發後首次,共錄得5,418宗,按年躍升近1.2倍。註冊金額則錄744.86億元,按年升1.5倍,主要是今年大手交投熾熱帶動。

工廈註冊量 按年升約122%

分類上,首三季工廈註冊量共報2,966宗,按年升約122.3%。商廈及商舖註冊量則分別比去年同期增145.9%及96.3%,分別錄1,060及1,392宗,而整體註冊宗數為5,418宗,按年升約1.2倍,註冊金額累計達744.86億元,按年大漲1.5倍。

大手成交方面,今年以來共錄得73宗過億元買賣,比去年同期躍升1.35倍。今年以來的大手成交以工廈物業為多,共計33宗,當中16宗為全幢工廈註冊,涉資共104.16億,包括以14.35億元成交的佳寶集團中心全幢及以22.43億元成交的屯門東亞紗廠工業大廈全幢。除了全幢工廈外,分層工廈亦屢獲外資基金承接,如Silkroad基金以約11億元,購入屯門恆威工業大廈一籃子單位。

銅鑼灣連錄兩宗大額買賣

除了工廈外,今年商舖市場亦明顯向好,如銅鑼灣今年先後錄得兩宗大額買賣,包括9月份投資者葉茂林,斥5.25億元買入銅鑼灣波斯富街本德大廈一籃子舖位。除此之外,中細價舖位交投亦加快,更有短綫獲利個案。

代理表示,今年首三季,中外資金積極入市,大手投資市場氣氛保持活躍,其中工廈最受捧,尤其全幢工廈,可見各類投資者均看好工廈前景。

該代理又指,本港疫情連月來保持穩定,雖然受股市波動、通關未明朗化等影響,但現時市場資金充裕,相信工商舖成交量將繼續保持平穩,然而上升幅度將會減慢,預計成交量會保持每月約500宗。

(經濟日報)

 

銅鑼灣駱克駅 複式樓層合餐廳

銀座式商廈最重要是地點方便,銅鑼灣駱克駅正對港鐵站出口,有利客人前來消費,而大廈另一大特色,是設有複式樓層,供餐廳使用。

銅鑼灣屬於一個人流偏旺的地帶,附近一帶有很多的美食、購物及玩樂的地方提供,而且部分的商廈更以美食作為賣點。

消費核心地段 人流旺利營商

銅鑼灣駱克駅屬於一座以餐廳及美容為主的大廈,在每個周末吸引不少顧客前往該廈用餐。駱克駅位於銅鑼灣駱克道487至489號,物業屬於銀座式商廈用途。物業對面為銅鑼灣港鐵站C出口,交通十分便利,亦鄰近崇光百貨,是消費核心地段,人流旺有利營商。

物業於2008年落成,地下設有一個舖位,面積約1,967平方呎,於零售高峰時,曾以每月120萬元租予鐘錶店喜運佳,但2016年零售轉弱租戶遷出,及後短租予本地時裝Giordano,月租跌約60萬,及後轉由拉麵店租用,現時租戶則為食肆,配合大廈飲食主題。

地下入口設有租戶廣告板,可作宣傳之效,而大廈提供兩部升降機通往各層,值得一提,由於物業大部分為複式單位,故升降機來往的樓層不算多,疏導人流問題不大。

大廈屬樓上舖用途,每層面積約1,267平方呎,以商舖使用來說不算大,項目最大特色之一,是絕大部分樓層屬複式單位,合共9組涉及18層樓面,每組複式單位,設有內置樓梯,打通後面積達2,500平方呎,適合餐廳使用,其中一組為複式單位,涉及27及28樓,屬項目頂層連天台,十分適合天台餐廳進駐。至於景觀方面,大部分單位座望駱克道樓景。

大部分樓層 日式西餐廳進駐

租戶方面,不少租戶為餐廳,包括20及21樓、22及23樓均屬日本餐廳租用。現時,駱克駅的大部分樓層亦給日式餐廳及西餐廳進駐,其中部分的日式餐廳亦提供OMAKASE (即廚師發辦),主打高級日本菜路綫。另一方面,其他租戶包括美容中心亦成功進駐該廈,為顧客提供升級美容服務。

物業由高士威集團林子峰持有,集團於2017年,斥9.65億元購入,物業地盤面積約2,200平方呎,總樓面約3.3萬平方呎,以9.65億元成交價計,呎價約2.9萬元。

(經濟日報)